
2025年1月16日,上海交通大学护理学院胡韵副教授团队在国际电子医学顶刊npj Digital Medicine(Nature子刊,IF:12.4)发表题为 “Digital humanistic program to manage premature frailty in young breast cancer survivors with gender perspectiv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聚焦年轻乳腺癌生存者(YBCSs)的早衰问题,结合性别视角,创新开发了数智健康管理系统“AI-TA(爱她)”。

“AI-TA”系统由上海交通大学护理学院与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团队联合研发。该课题组在国际上率先提出了年轻癌症生存者的“早衰”概念,首次实现人工智能与人文关怀的深度融合。系统通过精准、全面的早衰评估与管理,为YBCSs提供个性化健康干预。在bat365官网登录附属医院的支持下,研究团队开展了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RCT),验证了“AI-TA”的有效性与可操作性。
研究结果显示,“AI-TA”系统显著缓解了YBCSs的早衰症状并改善生活质量。在基线评估中,YBCSs的疲乏率高达87.0%,甚至远超45岁以上健康女性的33.9%,社会衰弱得分显著低于中国普通人群(37.87 ± 7.76 vs 44.38 ± 8.38, P < 0.01)。经过4周(T1)和12周(T2)的干预后,干预组的疲乏(β= 0.685, P < 0.001)、躯体症状(β= 0.207, P < 0.001)和心理症状(β= −0.394, P < 0.001)显著改善,生活质量(β= 15.384, P < 0.001)显著提高,同时在12周时躯体活动(β= −378.710, P = 0.023)和社会支持评分(β= 7.145, P < 0.001)也显著增加。
该研究对全球乳腺癌生存者的健康管理具有重要意义。YBCSs的早衰管理具有复杂性、变化性等挑战。“AI-TA”系统通过数智手段,提供了具有年龄和文化敏感性(Gender-and Generation-sensitive,G2G)的动态康复管理方案,有效改善生存者的综合健康状况和资源可及性。同时,本研究从性别视角切入,为优化重大疾病健康干预策略和促进健康公平提供了科学依据与实践参考,进一步推动了乳腺癌患者长期健康管理的科学发展。
本论文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护理学院胡韵副教授。本论文得到了上海交通大学邹福泰教授、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Joshua Wiley教授和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Eun-Ok Im教授的指导。本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交通大学文科基金、bat365官网登录护理学科人才项目的资助。
未来,课题组将继续秉持着数智人文的理念,致力于开发基于大语言模型的创新研究平台,专注于女性特别是针对脆弱群体如年轻乳腺癌生存者、边缘化女性等群体的特殊健康和公平问题。课题组将通过整合多元数据源,建立女性健康状况的多维度分析模型,识别影响女性健康的关键因素,提供精准、可及的健康支持,并为卫生机构和政策制定者提供数据驱动的决策支持。此外,我们还将探索如何通过智能化工具促进女性群体在面对突发危机事件时的健康公平与资源可及性,从而为全球范围内实现性别平等和健康公平提供理论支持与技术方案。
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
胡韵,上海交通大学护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bat365官网登录九龙医学青年人才,上药杏林育才奖,上海市思政师范团队首席教师。聚焦运用数智人文技术从事女性健康、公共卫生应急领域的研究。以第一或通讯在npj digital medicine、JMIR mHealth and uHealth、Journal of Nursing Management、Nursing Education Today 等发表论文40余篇。

全文链接:https://rdcu.be/d6F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