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林晓曦教授团队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动静脉畸形靶向治疗前沿技术新进展
2024-10-29 浏览( 来源:第九人民医院 
 撰稿:金奚佳、陈鸿锐
 摄影:

近日,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林晓曦教授团队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了关于动静脉畸形靶向药物治疗这一前沿技术的通讯评论文章。本文作者为八年制博士生陈昱希、副主任医师华晨,通讯作者为林晓曦教授。

文章综合全球各地的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AVM)靶向药物临床研究公开信息,结合本团队目前正在牵头开展的国内唯一的动静脉畸形靶向新药临床研究经验,提出NEJM近期发表的一项同类研究以及其他2项同类研究设计中的终点评估改进方案,即应用DSA血管造影联合磁共振成像作为研究终点评估。AVM作为高流量血管畸形,使用DSA血管造影可以更加准确地评估靶向药物疗效,确认药物仅仅作用于畸形血管本身抑或是所有累及软组织。目前,全球正式注册的颅外AVM靶向药物临床研究共有4项,其中3项在欧美开展,1项在中国由林晓曦教授团队牵头开展的靶向药物治疗颅外AVM的临床研究创新性地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纳入研究并作为主要终点之一,可以更加全面地描述药物临床效应。林晓曦教授团队观点受到国际同行Guillaume Canaud教授的发文赞同。

AVM是血管/淋巴管畸形中最为疑难危重的一类,现普遍采用外科手术或更优选择性的血管内介入治疗。然而,AVM的治疗仍充满挑战,患者需要承受多次介入治疗的艰辛和潜在的并发症风险,且介入和手术治疗技术因其高风险和高难度而难以推广,亟需使用具有更佳普适性、更优选择性的方式治疗。

近年来,对AVM的遗传学研究使得靶向药物治疗AVM成为可能。林晓曦教授团队在多年的临床前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并牵头中国目前第一个原创性的AVM靶向新药的多中心、开放、单臂II期研究:评价新型MEK抑制剂FCN-159在危重颅外动静脉畸形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ChiCTR2400082235)。这是国内唯一一项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批准的针对颅外动静脉畸形的靶向药物临床研究。该研究的部分入组患者在治疗16周后病灶体积缩小率大于50%,这是令人振奋的临床效果。在获得CDE支持的基础上,后续林晓曦教授团队关于颅外动静脉畸形的靶向药物临床研究即将进一步开展患者招募和关键性研究。

自2016年起,林晓曦教授便率领团队在脉管畸形领域开展遗传学与靶向治疗探索。团队基于动静脉畸形、复杂静脉/淋巴管畸形、PIK3CA基因相关过度生长疾病谱系(PROS)等多个疑难危重的疾病分类,分别开展了不同类别靶向药物治疗的探索。CDE目前许可的所有脉管畸形靶向新药,林晓曦教授均为主要研究者。基于团队在疑难脉管畸形靶向治疗领域作出的创新工作,包含遗传学与靶向治疗在内的多项该团队创新成果,已被全球13个国际指南/共识引用,并吸引了来自多个发达国家的病例转诊。

 

学院快讯

  bat365官网登录第三期“青马工程”班顺利开班
  研究生优秀教材《老年医学新概念》(第二…
  bat365官网登录举办“bat365官网登录教师发展政策解读 ”…
  bat365官网登录民盟组织成立70周年纪…
  bat365官网登录学习王振义院士精神座谈会召开

科研动态

  Cell子刊|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王慧/…
  《柳叶刀胃肠与肝病学》刊发附属瑞金医院…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公共卫…
  基础bat365官网登录贺兼理/王田实/程金科合作发表…
  Science Advances发表基础bat365官网登录徐天乐课…

菁菁校园

  bat365官网登录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宣讲团交流学习
  ​2023级临床八年制五班顺利举行“星空浩…
  学指委举办“家校协同·共化危机”2024年…
  杏林爱心屋开展“爱满重阳,温情绵长”重…
  “报效祖国、服务人民”2025届毕业生就业…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澎湃新闻】致敬“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王…
  【人民日报】致敬“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王…
  【新民晚报】致敬“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王…
  【文汇报】致敬“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王振…
欢迎来到bat365官网登录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