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发〔2010〕6号)、《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中组发〔2011〕25号)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中组发〔2012〕7号)关于实施社会工作服务标准化建设工程的要求,推动社会工作服务全面深入发展,民政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首批社会工作服务标准化建设示范创建活动。经各地推荐、量化评分、实地抽查、部内审核等程序,拟命名61个地区为首批全国社会工作服务标准化建设示范地区,
103个社区为首批全国社会工作服务标准化建设示范社区,180个单位为首批全国社会工作服务标准化建设示范单位。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成为跻身全国社会工作服务标准化建设示范单位的唯一一所儿童专科医院。 1998年儿中心建院之初设立“医院发展部”,践行人文关怀和慈善救助工作,并于2004年国内率先成立符合国际标准的社会工作部,探索与国际接轨、适合国情的医务社会工作。目前已形成相对完善的组织架构和工作流程。 据悉,儿中心社会工作部坚守专业化发展道路。以“需求导向、循证实践”的原则,以健康需求为导向,建立跨学科团队,为病人提供全人服务。建立临床转介服务制度、疑难重症病例介入制度和社会心理援助制度。开展专业个案服务、小组工作与社区健康倡导和促进工作。在国内首设临床专科社工,配备一名心血管专业临床社工、血液肿瘤专业临床社工,并在病区有社工办公室;是国内首建“医、护、社”姑息治疗团队的医疗机构。2008年即首先获得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推动行业社会工作发展。志愿者的招募、组织、评估、培训和活动设计上形成完善机制,并建立持续改进制度,为社会搭建人文关怀平台,为病家寻求社会资源。目前是上海市医疗机构首批“志愿者服务基地”。 医院注重医务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以“教学相长、智慧推进”为原则,鼓励员工参与各种专业培训,鼓励员工参与各种学术会议;派送员工到美国、加拿大、台湾和香港等发展成熟的国家和地区参会和学习;建立内外联动的全方位督导制度,除了内部督导,还聘请高校老师定期督导,提升理论实务水平;创建医务社会工作教研室,介入临床医学生教育、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教育等,为医务社会工作发展搭建平台;医院成为多所高校社工实习基地,承担复旦大学、香港大学社会工作硕士带教任务,成为高校社工实习基地。接受全国各家医院社工的进修和参访。目前是上海首批医务社会工作示范单位。 社工部积极开展理论研究和其他学术活动。在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论文多篇;获得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卫生局和bat365官网登录课题多项;翻译《健康社会工作》(美国)论著,参与《医务社会工作导论》编写,主写新中国首册社会工作蓝皮书《中国社会工作发展报告(1988-2008)》中医务社会工作部分,参与《医务社会工作与医院志愿者服务指南》编写等;组织专业培训与研讨,推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促进社工发展。如应邀在国家卫生部、民政部和上海市卫生局、民政局以及行业学/协会等相关会议上做主题发言;协同上海市卫生局和上海市医学会推进医务社会工作在医院的发展进程,如组织“上海市医务社会工作首次岗位培训班”、主办“医务社会工作视角下的妇女与儿童健康促进”国际研讨会等。 除了注重自身有序、可持续发展,儿中心社工部还关注行业发展,积极研究行业标准,思考专业人员的培养路径;组织专家探讨工作模式,机构设置等,为政府出台政策建言献策;与同行资源共享,分享发展中的反思,引领和带动行业社工共同发展。接待了来之国家民政部、卫生部领导调研,代表上海医务社会工作界接待全国各地民政系统领导访问,代表浦东社会界接待国际社工联合会主席等等;除此以外,医院也十分注重对医务社工的社会宣传,参与公共社会问题的讨论,在China
Daily、Shanghai Daily、解放日报、中国公益时报等媒体上有专题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