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下午2时,bat365官网登录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宣布,经过约
4小时的分离手术,胸腹连体女婴成功实施分离手术,顺利分身。从此,姐妹俩拥有各自的精彩人生。自2004年至今,上海儿童医学中心10年中已累计成功实施4例连体婴儿分离手术,分离手术成功率达100%。
该对连体女婴于6月19日来到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经多学科团队会诊检查显示,连体女婴从胸骨下段至脐部胸腹相连,拥有独立各自独立的心脏,但其下部心包紧贴,下胸部软组织少许相连。姐妹俩腹腔相通,肝脏局部整合,两侧肝脏有血管交通,但腹部循环系统、消化系统、脾脏、双肾均各自独立。然而,姐妹俩都存在脊柱侧弯畸形,且左右肾均旋转不良。通过CT三维重建计算出姐妹俩胸腹缺损面积为147.74平方厘米(17.8*8.3cm);相整合的肝脏横断面的最大前后径近9厘米,周径达39厘米。
面对这个高难度手术,儿童医学中心启动了由多个临床专科组成的医疗专家组,以儿外科为主,联手国内小儿先心病诊治最大规模的心胸外科以及儿骨科、麻醉科、影像诊断科和重症医学科等多个临床专科组成的医疗团队在术前进行了多次会诊,根据姐妹俩连体的情况对多套手术方案进行讨论,并从中选择了最佳方案,同时也对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应对预案。分离手术定于7月16日,这也是医护人员为孩子们精心挑选的好日子,希望孩子们手术成功,今后的人生之路能六六大顺。
7月16日上午8时,连体女婴由医护人员护送着送往手术室。此刻,麻醉科已经准备就绪。麻醉科安排了两组人员分别对孩子们进行麻醉,麻醉科主任张马忠表示,在我们眼中连体儿既是两个人又是一个人。麻醉过程中既要考虑到孩子们会相互影响的因素,又要根据各自的体征情况进行个性化的麻醉实施和维持。9点30分,连体儿成功实施麻醉。10点分离手术正式开始。
首先出场的是儿外科医疗组。由陈其民主任、徐敏主任、褚珺主任、严志龙主任组成的精英团队首先为连体儿进行分离手术,包括胸腔分离、心包分离、腹腔分离和最关键的肝脏分离。据悉,作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的儿中心儿外科在各类儿科疾病均颇有建树,专家团队都身怀绝技:陈其民教授是国内知名的小儿外科专家,擅长小儿外科各类疑难杂症的手术治疗。至今,他已经主持并参与了9例连体儿分离手术,分离成功率为100%。徐敏主任对儿童实体肿瘤的外科治疗领域颇有建树,与肿瘤内科、病理科、放射科共同首创了国内肿瘤协作治疗模式,大大提高了肿瘤患儿的生存率。禇珺主任是儿科整形修复领域的专家,对巨大创面的整形修复有丰富经验。严志龙主任在国内较早实施儿外微创技术,其单孔腹腔镜技术为许多患儿带去福音。
10点18分陈其民主任划下了第一刀,从腹腔分离开始。10时40分,开始实施肝脏分离。运用超声吸引刀分离肝细胞,运用能量平台电凝血管胆管,然后给予切断。11时45分,肝脏分离成功。同时另一组外科医生准备上台。11时58分,胸外科刘锦纷教授上台主持实施胸骨分离,并对粘连的心包进行分离。12时05分,连体儿分身成功。12时10分,姐妹俩被分别安置在两张手术室台上,外科医生分为两组继续进行胸腹修复手术。为了姐妹俩术后的外观能够最大程度接近正常儿童,减少疤痕,首次使用独创特殊的倒Y形切口。
又经过约1小时的手术,姐妹俩的胸腔和腹腔修腹成功。下午1点53分,分离手术宣布顺利结束。孩子们通过专用通道被送往重症监护室进行监护。
重症监护室主任徐卓明表示,连体儿的术后监护第一夜尤为重要。刚刚经历分离手术的姐妹俩极有可能出现巨大创伤引起的循环功能不稳定,以及脓毒症引起的感染性休克。因此,术后一周是危险期。另一方面,监护室还为孩子们作了特别的设计。徐主任表示,根据我国以往的接诊经验和国外文献报道,连体婴习惯了面对面体位,对望能让他们互相感到有寄托,携手渡过术后的一个个难关。因此,重症监护室为这对姐妹准备了特殊的重症病房,以及根据他们的体位“私人定制”的托具,以保证两个孩子在分离后依然可以保证“凝望对方”的姿势,从对方那里获得支持和鼓励。
儿中心院长江忠仪表示,连体儿分离手术是医院多学科通力协作,整体体现医疗实力的典型病例。手术成功离不开儿外科、胸外科、影像诊断科、麻醉科、骨科、监护、护理的共同努力。姐妹俩还将面临许多难关,术后监护的任务十分繁重,医院将尽一切努力,为这对姐妹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