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慕名来沪求治的藏胞次平大婶,在附属瑞金医院骨科以及瑞金分院康复科的精心手术和治疗下,终于摆脱了多年来腿疾的困扰并欣喜地返回了拉萨,实现了重走“天路”梦。 次平大婶患膝关节骨关节炎十余年,近五年来膝关节已经变形,行走愈发困难,用家里人的话说像是“企鹅走路”。2015年初她下定决心将多年的积蓄用于左膝关节置换手术,在儿子的陪护下由青藏铁路一路东行,来到附属瑞金医院治疗。 次平大婶的左膝关节置换手术由附属瑞金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何川主刀,手术进行得非常顺利。术后第二天,次平大婶即开始康复治疗,并在一周后通过瑞金卢湾医联体,顺利转入瑞金医院卢湾分院康复病房科,接受专业的康复治疗。在康复过程中,次平大婶最担心的是自己的左腿为什么还是伸不直。针对大婶这一疑问,康复科主任医师谢青带领医师及治疗师团队专门为她进行了康复评估。原来,长期以“企鹅”样异常步态行走,导致她负责伸展左膝的股四头肌显著无力,而负责弯曲左膝的腘绳肌又出现挛缩。谢青主任说:“这就好比开门的人瘫软乏弱,门后还被一根绳子拽住,那么门当然就打不开了。” 次平大婶平日靠断断续续的小生意作为生活来源,同时还要供养儿子就读大学,经济不宽裕。在西藏自治区医保政策的支持下,她下定决心要来治病,但依然有所顾虑。大婶的儿子扎西多吉转诊后第一句话就是:“医生,我们看病的钱不多,请帮我们尽量节省吧”。考虑到病人的经济承受能力,康复科治疗团队针对次平大婶膝关节伸肌无力、屈肌挛缩的特殊情况,设计了一套“软组织牵伸”外加“运动再学习”的综合康复治疗方案,缩短了治疗周期,并减免了部分费用。在并不宽裕的住院期内着重解决患者软组织挛缩、粘连的问题,以恢复患处肌肉的弹性和张力。 大婶的儿子扎西多吉从病友那里听说:“腿伸不直就要帮忙压一压”,这让在场的康复医师及治疗师急忙叫停。原来,如果在次平大婶的膝关节上施压的话,其着力点并未落到真正的病根——挛缩的腘绳肌上,反倒落于最需要保护的术后膝关节处。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的“生物愈合期”应尽一切可能避免不当的“剪切力”,这些细节如果被忽视,会直接妨碍患者重新获得理想的身体功能。术后3个月是康复治疗的最关键时期,很多情况下,患者的康复效果取决于家属或患者自己对医嘱的理解及执行程度。康复科对患者家属的宣教工作尤为重视,也避免了患者的身边人“好心办了坏事”。 在短短的一周时间里,护理人员和次平大婶的互动频繁,有时手舞足蹈地比划,情急之间甚至会冒出一两句英文,言毕方知闹了笑话,次平大婶也随着开心,一片融融。藏传佛教有焚香的传统,护理团队细心征求每位室友的意见,必要时调床调点,既力争不影响其他患者,
又满足次平大婶的宗教信仰需求,让她打消疑虑,专注配合治疗。 藏族歌手韩红唱的《天路》像一条巨龙翻山越岭,为藏家儿女带来吉祥。瑞金医院的医务人员也祝愿次平大婶这位藏族母亲能够在远方拉萨的家中顺利康复,不久的将来能回到上海来看望儿子,迈开双腿重走那条带来吉祥的“天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