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bat365官网登录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携手全球儿童安全组织(中国)共同启动以“安全、健康、阳光”为主题的儿童心理健康关爱行动。
当前,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正在变得越来越不容忽视。据统计,全球约有6%-9%的学龄儿童被多动症所累;中国儿童患病率为4.3%-5.8%,数量超过2300万,而就诊率却仅为10%。

据悉,“我不是不听话”儿童心理健康关爱行动将在上海、浙江、江苏、广东等地展开,通过医、教、家三方合作,为更多的父母和教师传达多动症疾病知识,关注儿童全面健康发展,助力更多儿童远离心理和生理伤害,实现美好梦想。
多动症,医学名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英文简写ADHD(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是发育行为儿科学中常见的疾病,也是儿童最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之一;多动症患儿中,有66%-85%的人群其症状可持续到青少年和成年时期。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发育行为儿科关注ADHD历史悠久,从诊断到治疗,有着完整的模式和标准化的流程,在治疗方面颇具优势经验,是卫生部、教育部授予的“儿童多动症健康教育中心”。
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郭迪教授的带领下,金星明教授协同科室团队,对ADHD进行了国内最早一批的临床诊治和干预,从此也揭开了中国关注ADHD疾病诊治的帷幕。她参加了《中国ADHD诊疗专家共识》第一版的撰写,发表在《中华儿科杂志》上,标志着中国ADHD治疗规范化的起步。后来,她又参加了“中国ADHD诊疗专家共识”第二版的编撰工作,继续推动中国ADHD规划化治疗的进程。
2011年,发育行为儿科成立,从大范围的“儿童保健”,到精细关注儿童发育,以一种发展的眼光,关注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的疾病,尤其是ADHD。此举推动了ADHD 在国内进一步被关注,并倡导科学治疗、规范化管理。
2018年,由金星明教授牵头,在全国发育行为学组的带领下,开始推动全国范围内ADHD的标准化门诊建设,上海、郑州、哈尔滨、重庆四地陆续开展规范化诊疗的专业培训,并号召全国同道,从更高的层面关注规划化诊疗。
在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治疗上,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的专家坚持药物治疗和家庭治疗相结合,在国内率先开展适合中国国情的父母小组培训以及“医生-家庭-教师”三结合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活动,使行为治疗的基本技能走进课堂、走进家庭,成为多动症治疗的一大特色。积极和上海多家学校进行互动,进行校园宣传、科普、筛查,在传递ADHD知识的同时,为有就诊需求的孩子开辟了绿色就诊通道。
“父母小组”的活动形式将医生——患儿家长——志愿者三方互动的形式搬上了历史舞台,这样的活动,一做就是10年,金星明教授协同团队医生,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每个周五开展互动小组活动,推进了ADHD在社会大众中的认知,也给患儿家长一个相互交流和倾诉的平台,推进了疾病的诊治。
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发育行为儿科将进一步遵循转化医学的原则,将科研成果应用于临床工作,并与儿科各亚专业(遗传、内分泌、神经、免疫等)紧密联系,为中国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诊治工作创造新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