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鸿利教授做客健康中国课程谈怎样做一个好医生
2019-11-01 浏览( 来源: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 
 撰稿:陈秋含
 摄影:唐自立

10月30日下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附属瑞金医院终身教授王鸿利做客健康中国课程,在闵行校区东上院100教室为医学生们带来题为“怎样做一个好医生——浅谈个人体会”的精彩讲座。

讲座开始,王鸿利以“同道”亲切地称呼同学们,笑言同学们为刚迈入医学高等学府的“新兵”,自己则是有着六十年经验的“老兵”。从1958年懵懵懂懂踏进医学领域,到如今83岁高龄仍坚守在自己的岗位,王鸿利回顾漫漫医学生涯,从求学、医疗、教学、科研等方面向同学们解读自己对于“好医生”的定义。

王鸿利认为,要成为一名好医生,就得又红又专。“红”指听从党的指挥,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专”则指不忘本职,掌握专业知识。从“三面红旗”到三年自然灾害,从“向雷锋学习”到毕业生统配,王教授在适应大环境的同时,始终不忘医学生身份。他一面参与社会调查、为病人提供志愿服务,锻炼社会实践技能;一面专心听课、勤学好问,夯实医学知识基础。王教授回忆,在教学资源匮乏、辅助技术落后的时代,课堂与笔记便是重中之重。虽然条件艰苦,但通过采取灵活的学习方法,养成勤奋惜时的学习习惯,他亦大有收获。

接着,王鸿利回顾了自己从事医疗工作的经历。这是一个广泛学习、快速成长的阶段,书籍、病人、护士,皆可为师。夜班之后,休息之前,先反思工作中的不足,查阅资料,解决疑惑;面对经验丰富的老护士们,虚心求教,见贤思齐,提升自我;不论中医会诊、眼科会诊、外科会诊,都积极参与,不错过任何学习的机会。在临床实践中,王鸿利积累了大量经验,并教诲同学们闯难关要有充分的科学依据,需要各方面专家的通力合作,也需要医院雄厚的整体实力作为后盾。他总结道,这一阶段虽然辛苦,却为自己成为一个好医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精于医术,也要诚于医德。王鸿利不仅体贴、关怀病人苦痛,时时挂念病人情况,也严守道德底线,对红包礼品分毫不取,为同学们做出了良好的表率。

谈及教学工作,王鸿利表示,没有条件便创造条件的精神对取得成果至关重要。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检验系诞生之后,面对教学场所和资料的缺乏,他没有退缩,外科楼地下室、肺科楼平台的简易棚都曾是他的教学地点。从教材的自编到联编再到统编,艰苦的条件并不能阻碍知识的薪火相传。他还强调,教学工作必须与现代社会发展联系起来。与时俱进,方可永远进步。

王鸿利的科研生涯同样起步于崎岖坎坷。为获得先进仪器,学习先进技术,他奔走于各个研究所和学习班,充实知识储备以带动检测工作。随后,他向同学们列举曾主持的三个课题,进一步诠释他所理解的科研内涵。

最后,王鸿利鼓励同学们,适逢大好时代,正值青春年华,理当阔步前行,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同学们表示,今天的课程使自己备受鼓舞,在今后的学医道路上,也将践行王鸿利教授给大家的寄语:“做人做事做学问,终身努力;尽心尽力尽责任,勇于担当。”博学笃行,不懈求索,从而为祖国的“健康中国”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学院快讯

科研动态

  Cell子刊|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王慧/…
  《柳叶刀胃肠与肝病学》刊发附属瑞金医院…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公共卫…
  基础bat365官网登录贺兼理/王田实/程金科合作发表…
  Science Advances发表基础bat365官网登录徐天乐课…

菁菁校园

  基础bat365官网登录工会开展喜迎国庆主题系列活动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成功举办形态学作品…
  “神奇药物之旅”再启航——药物化学与生…
  公共卫生学院选派9为优秀本科生参加暑期…
  ​杏林新蕾阳光成长营心理适应能力讲座举行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东方卫视】陈吉宁走访看望“共和国勋章…
  【青年报】中共一大纪念馆今成红色的海洋…
  【人民日报】健康脱口秀《戏说外科史》成…
  【新华每日电讯·3版】王振义:我一生只完…
欢迎来到bat365官网登录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