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胸科医院举办首届国际呼吸内镜大会
2011-07-08 浏览( 来源:附属胸科医院 
 撰稿:应急万虹
 摄影:

日前,由附属胸科医院主办的首届国际呼吸内镜诊治大会在沪举行,廖美琳教授和吴一龙教授担任大会荣誉主席,周清华教授、石远凯教授、韩宝惠教授、冯运教授担任大会主席。近500名来自国内外肺癌诊治领域的知名专家参加。

据了解,肺癌在世界各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尤其是近年来,肺癌已经“越位”成威胁广大人民群众生命的第一大杀手。2008年中国卫生部发布的第三次全国死因调查主要情况研究报告表明,肺癌的发病率在过去30年上升了465%。从城乡前十位恶性肿瘤构成来看,肺癌已代替肝癌成为我国首位恶性肿瘤死亡原因(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22.7%)。

与会专家以专题发言、支气管镜实况操作演示等形式,就胸部肿瘤筛查和早期诊断,包括生物标志物、胸部影像学技术、普通和荧光支气管镜诊断、超声内镜和内科胸腔镜的临床应用;肺癌非手术和手术综合治疗,包括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和同步放化疗的进展,微创手术新技术、胸腔镜和介入支气管镜的应用;以及肺癌免疫治疗等内容进行了学术交流和探讨,并努力将相关领域最新的研究进展和学术信息呈现给参会者。

多年来,广大肺癌诊治领域的专家致力于肺癌诊治技术的研究和突破,虽然已经形成了“带瘤生存”的共识,多学科个体化治疗、靶向治疗也相继兴起并取得了突破性重大进展,但肺癌早期诊断、小病灶筛查、小标本获取等仍然是当前亟需攻克的难题。

本次会议的另一个重要议题是通过对晚期肺癌病人微创标本的获得,并进行准确的病理分型,基因分型,从而更好地指导患者的治疗。近10年来,肺癌领域最重要的进展就是靶向治疗,并出现了一些代表性的靶向治疗药物,这些药物更适合具有EGFR突变的人群,约60%的NSCLC病人就诊时为不能手术的ⅢB或Ⅳ期病人,因此指导治疗的病理标本仅为小活检或细胞学标本,以确定患者存在哪一种突变,是否属于靶向治疗的获益人群,以便在后续治疗中采取最适合患者的个体化治疗,达到“量体裁衣”的目的。  

 

 

学院快讯

科研动态

  Cell子刊|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王慧/…
  《柳叶刀胃肠与肝病学》刊发附属瑞金医院…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公共卫…
  基础bat365官网登录贺兼理/王田实/程金科合作发表…
  Science Advances发表基础bat365官网登录徐天乐课…

菁菁校园

  基础bat365官网登录工会开展喜迎国庆主题系列活动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成功举办形态学作品…
  “神奇药物之旅”再启航——药物化学与生…
  公共卫生学院选派9为优秀本科生参加暑期…
  ​杏林新蕾阳光成长营心理适应能力讲座举行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东方卫视】陈吉宁走访看望“共和国勋章…
  【青年报】中共一大纪念馆今成红色的海洋…
  【人民日报】健康脱口秀《戏说外科史》成…
  【新华每日电讯·3版】王振义:我一生只完…
欢迎来到bat365官网登录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