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具有极高的致残率和较高的致死率,是当今世界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最主要疾病之一,而脑卒中后抑郁(PSD)也很常见,发生率约为25-30%。PSD不但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对病人的功能锻炼也造成极大的影响,其病死率也远远高于没有抑郁的病人。日前,附属上海第九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方晶博士利用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对脑卒中后抑郁和未发生抑郁的患者进行了比较分析,检测到有7种SLC6A4基因型,并发现了S/S纯合子与中国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发病相关。该课题首次在中国患者中开展了此项工作,填补了中国人群卒中后抑郁研究的空白,为卒中后抑郁的基因决定论假说提供了依据。
方晶在九院优青项目的资助下,由导师瑞金医院神经病学研究所的流行病学专家程琦教授指导,在九院内收集了一年内的脑卒中患者,通过1:1对照,对卒中后抑郁和未发生抑郁的患者进行了五羟色胺运载体基因SLC6A4多态性的比较。结果显示,367名卒中患者中,15.5%在发病一个月时发生抑郁,在这些患者中共检测到有7种SLC6A4基因型。并发现了S/S纯合子与中国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发病相关。国内的研究表明,卒中6个月左右抑郁的发病率在20%左右,但未见对基因型检测的报道。相关论文已于去年4月发表于国际脑卒中研究的权威杂志《stroke》上,接收当年杂志影响因子为7.041。
据悉,在此成果上,九院神经内科关于卒中后抑郁进一步深入的研究正在展开,方向主要为不同区域多中心的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基因环境交互作用对疾病发病的影响,预计课题研究时间为3年,期间将能收集病例200至300人左右,弥补了前个课题样本量和随访时间的不足之处,结果将更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