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九院心内科成功抢救一名31岁心脏骤停患者
2017-08-30 浏览( 来源:第九人民医院 
 撰稿:
 摄影:

  近日,附属九院心内科成功救治一名31岁心脏骤停患者,经过1个多月精心治疗,患者目前已康复出院。

  前不久,附属九院北部院区急诊科接到120电话,由罗店医院紧急转运一位危重病人。患者女性,31岁,在饮用红酒后出现神志不清、二便失禁、呼吸心跳停止、瞳孔散大及对光反射消失。当地医院给予积极心肺复苏后立即转运。到达医院时患者呼之不应,心率35-40次/分,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血压80/40 mmHg,SPO2 70%左右,白细胞40×109/L,急诊值班王晓菲医生迅速展开抢救,气管插管,多巴胺、异丙、肾上腺素等轮番上阵,并对病人快速评估,此时患者首要问题是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药物救治无效,需紧急植入临时起搏。

  经科室协调,电话很快打给了并不备班但住所离医院最近的刘天骄主治医师,接到通知的他第一时间即赶往医院,迅捷地为带着呼吸机无意识的患者植入了心脏临时起搏。后续的转归证实,争分夺秒的临时起搏植入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

  随着心跳频率的提高,血压逐步回升,患者意识渐渐恢复。经过ICU短暂调整后,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气管插管拔除转入心内科治疗,但仍需大剂量升压药维持血压。经科内讨论,诊断考虑“重症心肌炎合并三度房室传导阻滞,重症感染”。基于患者只有31岁,决定先给予积极的药物治疗,尽量避免永久起搏器植入。但经过2周的精心诊治,患者传导阻滞始终不能改善,血压依赖多巴胺维持,永久起搏器似乎成为必须面对的选择。但正当家属筹措起搏器费用时,患者出现了“反复高热,多重感染合并菌血症,肝功能异常”,几度游离于生死边缘。在此情况下,保留临时起博或植入永久起博都成为异常艰难的抉择。经多次院内会诊,在感染科及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的指导下,通过心内科医护人员精心医治,患者的感染终于得到控制,体温平复,血压基本稳定。最终,由心内科北部杨敏全和南部任义荣医生携手为患者植入了带有螺旋电极的永久起搏器,并于近日康复出院。

  1月余的抢救及诊治,心内科医护人员呕心沥血,为患者的生命健康竭尽心力!正如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所著:“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勿避艰险、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救助患者,是医生义不容辞的责任;抢救生命,是医生刻不容缓的使命。对待每一位危重患者,心内科医护人员都将随时待命,决不轻言放弃,尽职做好生命的守护神。


 

 

学院快讯

科研动态

  Cell子刊|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王慧/…
  《柳叶刀胃肠与肝病学》刊发附属瑞金医院…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公共卫…
  基础bat365官网登录贺兼理/王田实/程金科合作发表…
  Science Advances发表基础bat365官网登录徐天乐课…

菁菁校园

  基础bat365官网登录工会开展喜迎国庆主题系列活动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成功举办形态学作品…
  “神奇药物之旅”再启航——药物化学与生…
  公共卫生学院选派9为优秀本科生参加暑期…
  ​杏林新蕾阳光成长营心理适应能力讲座举行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东方卫视】陈吉宁走访看望“共和国勋章…
  【青年报】中共一大纪念馆今成红色的海洋…
  【人民日报】健康脱口秀《戏说外科史》成…
  【新华每日电讯·3版】王振义:我一生只完…
欢迎来到bat365官网登录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