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农历新年年三十这天,附属仁济医院多学科医护人员勇担风险,成功抢救了一名突发动脉瘤破裂的法籍患者。
当天上午,该院肿瘤介入科池嘉昌医生接到咨询求助电话,并收到了患者在某涉外医疗机构就诊的拍摄的CTA影像资料。病人是一位法国患者,因腹痛就诊。池嘉昌细看了片子,发现患者存在胃十二指肠动脉弓动脉瘤并已发生破裂出血,当即告知对方患者病情危重,随时有腹腔大出血的风险,建议尽快就近手术。据池嘉昌说,患者的这个动脉瘤,是由于动脉受侵蚀所形成,当动脉壁破裂后,瘤体就像吹气球似地膨胀起来,最大直径已达4cm。根据以往经验判断,患者来院时的动脉瘤破裂出血是假性先兆出血,这意味着之后随时会有凶险的大出血发生!一旦动脉瘤破裂或者栓塞不成功,对接下来只能采取的开腹手术也将带来极大的挑战。
由于患者病情危重,并且疾病涉及多个学科,又是外籍病人,临近的几家三甲医院都无法接受该患者的转诊。最终,患者救治的希望落在仁济的肩上。池嘉昌与外科总值班医生周鸿紧急商议了患者的病情,并向上级作了汇报。患者的危重病情得到科室和医务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胃肠外科主任曹晖的话让池嘉昌作为肿瘤介入医生有了一颗定心丸:“我们来托底,只要急诊叫,哪怕晚上我们也来开刀!”医务一处处长张继东接到科室汇报时指示:“勿忘初心,牢记使命,该做就做!”池嘉昌说,“领导的话给了我们把自己顶在杠头上的勇气”。治疗方案得到迅速落实:肿瘤介入科实施动脉瘤栓塞手术,一旦动脉瘤破裂或发生肠栓塞事件,胃肠外科实施开腹手术,外科监护室和手术室随时待命。
从病人转诊到救治力量的调配、监护病房的安排,医务一处副处长樊翊凌进行了积极的协调,一一落实到位。下午三点左右,患者终于安全到达仁济医院急诊。樊翊凌用流利的法语与患者家属进行了术前沟通,缓解了患者和家属的紧张焦虑。在急诊慰问一线的李卫平院长、王育副院长等得知情况后,亦指示尽全力救治。
手术室里,池嘉昌医生有条不紊地准备着手术器械,胃肠外科周鸿医生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放射技师曾帅和肿瘤介入科护士陈佳莹等做着最后的设备调试。手术开始后,池嘉昌娴熟地操控导管导丝,不到10分钟就找到了位于胃十二指肠动脉弓上的“定时炸弹”,可怕的是这个“炸弹”还在冒着“火花”,造影剂外渗现象提示这个动脉瘤还在出血,情况非常危急。一场生死时速随即开始,池嘉昌先使用微弹簧圈快速地将动脉瘤远端血管栓塞,随后将导管撤退至动脉瘤近心端继续填塞,一枚微弹簧圈释放到载瘤血管内,动脉瘤完全栓塞,其余正常血管毫发无损!整个手术仅耗时半小时。术后患者转入监护室进一步观察。术后第三天,该患者病情平稳离开外科监护室,转往胃肠外科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