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托切(感谢)!上海安吉拉(医生)!……”藏族同胞拉巴和她的家人,在日喀则人民医院紧握着瑞金医院援藏医疗专家许彭鹏的手,用藏语掺杂的普通话,不停地道谢,难掩激动、感激之情。5月18日,是拉巴被确诊为ALK阳性间变大细胞淋巴瘤的第12天,行规范化淋巴瘤化疗后的第5天,在进行全面检查评估后,医生宣布,第一次治疗顺利完成,拉巴可以出院了。这是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及后藏地区明确诊断和进行规范化治疗的第一例恶性淋巴瘤病例,也是整个西藏地区首例该亚型的恶性淋巴瘤。
拉巴今年年近花甲,因发现颈部肿块而到日喀则市人民医院的外科进行检查,许彭鹏在会诊中根据经验做出判断,患者可能是罹患了血液系统的疾病。鉴于血液疾病的复杂性,他提出在外科行肿块组织活检的同时为患者进行骨髓穿刺活检,并请同为瑞金医院的援藏专家——病理科费晓春医生进行病理诊断。最终病理提示恶性淋巴瘤,佐证了许彭鹏的判断,但因受限于当地医疗检验设备,肿瘤切片被送到瑞金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检测。
在瑞金病理科,拉巴的病理切片经过进一步免疫组化及分子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为ALK阳性间变大细胞淋巴瘤。这是一种比较少见的病理亚型,而淋巴瘤疾病又极具复杂性,考虑到不同的病理分型、分期都可能会有不同的治疗方案和预后,在许彭鹏的提议下,瑞金医院立即组织了一场多学科联合远程会诊,希望为患者制定最优化的治疗和随访方案。
很快,在日喀则市人民医院的远程医疗影像会诊中心内,来自上海的第三批“组团式”援藏医疗专家及当地医院的骨干医生们正在远程会诊系统前,与远在千里之外的上海瑞金医院淋巴瘤多学科整合门诊进行远程连线,血液科、医学影像科、放射介入科、病理科的专家们济济一堂,为拉巴进行会诊。
在听取日喀则市人民医院的病例介绍后,结合患者长期居住高原所带来的生理改变,瑞金医院专家从各个角度全面分析探讨了该病例,最后由血液科常务副主任赵维莅教授制定了治疗方案,并通过远程会诊系统与患者家属面对面沟通,解答病患的疑问,打消了患者及其家属的顾虑。根据会诊意见,拉巴接受了第一次标准方案化疗,治疗过程顺利。
据许彭鹏介绍,此次明确诊断实现了整个后藏地区对于恶性淋巴瘤治疗“零的突破”,而ALK阳性间变大细胞淋巴瘤这一亚型也属西藏首例,因此具有里程碑意义。过去,在西藏地区也有临床疑似淋巴瘤的病例,但是由于淋巴瘤病理诊断难度高、病理分型复杂,检查设备有限,医务人员对该病的诊断缺乏经验,因此绝大多数患者无法得到规范的诊断和治疗,一部分患者千辛万苦至内地诊断治疗,负担沉重。
此次远程会诊,是瑞金医院远程会诊中心在众多对口支援会诊中的一次,搭上“信息高速路”的医疗援建,实现了医疗队与母院的“无缝衔接”,让边陲地区的人民切实享受到“家门口”的优质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