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_mediafile/files/105166/1808/x_7975080729.jpg http:/_mediafile/files/105166/1808/x_8855080715.jpg http:/_mediafile/files/105166/1808/y_e335080797.jpg http:/_mediafile/files/105166/1808/x_b295080763.jpg http:/_mediafile/files/105166/1808/x_7975080729_s.jpg http:/_mediafile/files/105166/1808/x_8855080715_s.jpg http:/_mediafile/files/105166/1808/y_e335080797.jpg http:/_mediafile/files/105166/1808/x_b295080763_s.jpg 1 2 3 4
2018-08-15 浏览( 来源:儿童医学中心 
 撰稿:
 摄影:
 

  2厘米三角状鱼骨卡入食管深处,18个月幼儿险些丧命。8月11日,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多学科联手仅用十分钟为患儿解除“鱼骨杀”,但让医生揪心的是,近一个月已接诊该类患儿12例,从孩子食道里取出的东西可以开个展览。医生提醒,消化道异物是幼儿期常见的意外伤害,多为看护不周所致。轻则引起恶心呕吐,重则消化道出血穿孔,引发死亡,必须引起家长注意。

  8月11日江西某一岁半患儿在当天上午进食时,不慎吞入鱼骨。当地医院检查提示鱼骨进入食道深处,可能插进了主动脉弓,情况十分危及。患儿家长随即决定转至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救治。儿中心医务科第一时间联系儿外科陈其民主任,同时开展各项准备工作。在陈主任的指导下,患儿安全从江西转运来沪。

  患儿于当晚深夜11点半转至儿中心。医生介绍,当时患儿情况十分危重,从胸部增强CT显示,吞入的鱼骨呈三角型,嵌顿食管深处,且紧紧抵住主动脉。同时,医生还发现,食管壁周围软组织已经开始肿胀,说明食管组织已经受到损坏,很有可能已经戳穿了食道。更可怕的是,鱼骨尖端距主动脉距离仅1.1mm,一旦鱼骨出现位移便有可能戳破主动脉,出现大出血,患儿面临生命危险。

  要把这块夺命鱼骨取出,最安全的方法是外科手术。即打开胸腔,在较好的手术视野和空间下将鱼骨取出。但对18个月大的孩子来说,损伤极大。另一种风险较大的治疗方案,即在内镜直视下取出鱼骨,这是一种微创的治疗方法,避免了开胸手术,对患儿影响极小,但对医生的要求极高。接诊的消化科张斌医生表示,微创手术的难点在于患儿年龄小,食管壁薄,尖锐的鱼骨很可能已经穿破食管并且紧挨着胸腔的大动脉,哪怕一个咳嗽、恶心,也会引起鱼刺发生位移,刺破主动脉从而导致患儿的死亡。

  凌晨12点,消化科,普外科,胸外科,麻醉科及重症医学的10余名专科医生赶来医院,针对患儿病情立即进行了多学科会诊。经过大胆而缜密的讨论,为患儿制定了周全的手术方法。医生们积极的态度和缜密的方法得到了家长的信任,一致决定为孩子实施微创手术。

  凌晨1点15分,张斌医生通过高清胃镜先到达食道中段,在内镜直视下,用异物钳将鱼骨小心取出。整个手术耗时仅10分钟,患儿转危为安。看上去波澜不惊的十分钟背后却有着多个团队的支持。医生表示,如果食道已经穿孔,将酌情在食道穿孔处放置钛夹封闭,最大程度减少患儿的损伤。因此,在进行微创手术的同时必须有普外科、胸外科的保障,以及血液供应支持。

  术后患儿恢复顺利。但让医生们揪心的是,幼儿异物卡喉的病例时常发生,有的甚至威胁生命。张斌表示,仅最近1个月消化科接诊的类似患儿就有12例。多为6岁以下的幼儿,尤其是2-3岁的孩子,从食道里取出的东西稀奇古怪,包括硬币、纽扣电池、回型针、发卡、小弹珠等,足以开个小型展览。医生提醒,异物吸入是幼儿期常见的意外伤害,多为看护不周所致。由于后果轻重不一,必须引起家长注意。

 

 

 

学院快讯

科研动态

  Cell子刊|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王慧/…
  《柳叶刀胃肠与肝病学》刊发附属瑞金医院…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公共卫…
  基础bat365官网登录贺兼理/王田实/程金科合作发表…
  Science Advances发表基础bat365官网登录徐天乐课…

菁菁校园

  基础bat365官网登录工会开展喜迎国庆主题系列活动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成功举办形态学作品…
  “神奇药物之旅”再启航——药物化学与生…
  公共卫生学院选派9为优秀本科生参加暑期…
  ​杏林新蕾阳光成长营心理适应能力讲座举行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东方卫视】陈吉宁走访看望“共和国勋章…
  【青年报】中共一大纪念馆今成红色的海洋…
  【人民日报】健康脱口秀《戏说外科史》成…
  【新华每日电讯·3版】王振义:我一生只完…
欢迎来到bat365官网登录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