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仁济医院精准诊治一例极早期肝门胆管癌
2021-10-19 浏览( 来源:仁济医院 
 撰稿:
 摄影:

外地来沪的老孙突发急性胆管炎,在附属仁济南院区普外科成功实施了ERCP胆道引流,病情得到了有效缓解。但在诊治过程中,南院区普外科吴琳石和朱宏毅医生追踪蛛丝马迹,及时发现老孙患有极早期肝门胆管癌,随即为其施行了根治手术,将癌症病魔扼杀在了摇篮里。

老孙今年73岁,突发中上腹疼痛伴畏寒高热39℃。南院区普外科急诊检查发现黄疸指数高出正常数值7倍之多,CT平扫可见肝内外胆管扩张,南院区普外科吴琳石和朱宏毅医生当即确诊“急性胆管炎”,为其实施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并放置了胆管塑料支架,老孙的症状得到迅速缓解。

但在此过程中,老孙病情中的一些蹊跷细节引起了两位医生的注意。患者没有胆结石病史,术前术中也未有相关发现,而且ERCP术中发现患者的梗阻部位处于肝门部,与术前CT表现的肝外胆管不符。在科主任刘颖斌教授主持的科内病例讨论中,怀疑患者可能存在肝门胆管病变,建议行增强CT和核磁共振检查。吴琳石医师与患者和家属进行了充分沟通,解释了病情,患者同意做进一步检查。最终的检查结果证实了肝门胆管癌的存在,但不幸中的万幸是癌症处于极早期。

一周后,由刘颖斌教授主刀,吴琳石等医师共同为老孙实施了精准肝门胆管癌根治术。整个手术耗时仅2个小时,术中出血不到100ml。术后2周老孙顺利出院。由于癌症为极早期,老孙避免了很多恶性肿瘤患者谈之色变的化疗和放疗。老孙说,“感谢刘颖斌教授带领的出色团队及时发现并拆除了这个定时炸弹,让我死里逃生;感谢吴琳石医生的仔细认真和严谨专业,不放过任何可疑之处,并多次耐心地和我解释沟通”。

据刘颖斌教授介绍,肝门胆管癌由于位置特殊,在胆管未被肿瘤完全阻塞前常无特异临床表现,不易引起病人和外科医生的重视,因此难以早期发现、容易漏诊,并且恶性程度高、发展迅速,导致手术根治率低、预后差。临床医生需要时刻提醒自己,全面地看待病情,做到“百密而无一疏”。

 

学院快讯

科研动态

  Cell子刊|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王慧/…
  《柳叶刀胃肠与肝病学》刊发附属瑞金医院…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公共卫…
  基础bat365官网登录贺兼理/王田实/程金科合作发表…
  Science Advances发表基础bat365官网登录徐天乐课…

菁菁校园

  基础bat365官网登录工会开展喜迎国庆主题系列活动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成功举办形态学作品…
  “神奇药物之旅”再启航——药物化学与生…
  公共卫生学院选派9为优秀本科生参加暑期…
  ​杏林新蕾阳光成长营心理适应能力讲座举行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东方卫视】陈吉宁走访看望“共和国勋章…
  【青年报】中共一大纪念馆今成红色的海洋…
  【人民日报】健康脱口秀《戏说外科史》成…
  【新华每日电讯·3版】王振义:我一生只完…
欢迎来到bat365官网登录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