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仁济医院心血管外科“神奇手术”助患者拆弹成功
2022-07-15 浏览( 来源:仁济医院 
 撰稿:
 摄影:

老人胸闷气促,到医院诊断后发现竟是主动脉根部瘤。7月7日,附属仁济医院采用“David手术”成功挽救一位主动脉根部瘤患者。这一手术因其极高的手术难度,也被誉为“神奇手术”。

68岁的刘阿婆,三个月前开始出现活动后胸闷气促不适的症状。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好转,刘阿婆来到附属仁济医院就诊。经心脏超声检查后发现,刘阿婆的主动脉根部瘤样扩张,直径达到6厘米,同时合并主动脉瓣重度反流,左心室扩大。

“总是喘不上气,之前还以为是高血压引起的头晕,现在总算查清楚了。”但是当刘阿婆得知是更为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时,有些焦虑。附属仁济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薛松结合患者的检查结果,建议采取保留主动脉瓣的主动脉根部替换术。确定方案后,附属仁济医院为刘阿婆及其家属详细讲述了治疗方案,听说薛松主任有着丰富的手术经验,刘阿婆仿佛吃了一颗定心丸。

手术由薛松主任主刀,麻醉科主任医师陈杰负责全程麻醉,术中发现患者主动脉根部瘤样扩张,且内膜有撕裂,形成了局部夹层,主动脉瓣叶质地尚良好,瓣环扩大。按照术前设计的手术方案,薛松主任为患者施行了素有心血管外科“金字塔顶尖的神奇手术”美誉的“David手术”,术中用人造血管替换患者主动脉根部,重建了主动脉瓣环及主动脉根部,整个手术过程一气呵成,四个小时顺利完成,术中出血量极少,术后经食管超声提示主动脉瓣反流消失,瓣膜启闭功能完好。刘阿婆目前在外科四楼普通病房康复,饮食和活动均正常。

据薛松主任介绍,如按常规手术(Bentall手术),医生使用人工血管替换刘阿婆病变的血管,并需要用人工瓣膜替换她的主动脉瓣,术后将要面对终身服用抗凝药物或者生物瓣膜衰败的风险。“David手术”的“神奇”之处在于手术保留了主动脉瓣膜的主动脉根部替换,把主动脉根部瘤消除的同时,又保住病人主动脉瓣膜。不仅避免了主动脉瓣机械瓣替换后需要长期口服华法林抗凝引起的出血或血栓并发症,也避免了生物瓣替换后的瓣膜耐久性差的弊端。患者术后无需服药和再次手术,可达到与正常人相似的寿命和生活质量。该手术对主刀医生手术操作技巧要求极高,目前全世界开展“David手术”较多的单位均为著名的主动脉外科中心,能完成“David手术”是很多国内心脏外科医生不懈努力的目标。

 

学院快讯

科研动态

  Cell子刊|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王慧/…
  《柳叶刀胃肠与肝病学》刊发附属瑞金医院…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公共卫…
  基础bat365官网登录贺兼理/王田实/程金科合作发表…
  Science Advances发表基础bat365官网登录徐天乐课…

菁菁校园

  基础bat365官网登录工会开展喜迎国庆主题系列活动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成功举办形态学作品…
  “神奇药物之旅”再启航——药物化学与生…
  公共卫生学院选派9为优秀本科生参加暑期…
  ​杏林新蕾阳光成长营心理适应能力讲座举行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东方卫视】陈吉宁走访看望“共和国勋章…
  【青年报】中共一大纪念馆今成红色的海洋…
  【人民日报】健康脱口秀《戏说外科史》成…
  【新华每日电讯·3版】王振义:我一生只完…
欢迎来到bat365官网登录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