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范新东团队复杂脉管畸形无创诊断指南性成果发表
2022-08-22 浏览( 来源:第九人民医院 
 撰稿:游建雄
 摄影:

近日,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介入科范新东教授复杂脉管畸形诊疗团队孙怡、蔡韧博士后在皮肤红斑的早期鉴别诊断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相关原创指南性成果于8月8日在皮肤病领域影响因子排名第一的顶级权威期刊《美国皮肤病学会杂志》上发表。

介入科范新东教授带领团队,首次提出了将无创皮肤镜检测技术应用于皮肤红斑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发现了鲜红斑痣、早期动静脉畸形和毛细血管畸形-动静脉畸形综合征在皮肤镜特征上的特点及差异,并进一步提出了应用于识别皮肤红斑下隐藏的高流速血管畸形的早期、无创诊断的算法模型。相关研究有望为儿童皮肤红斑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新方法和新思路。

动静脉畸形是最具破坏性的、危害最大的血管畸形,因通常仅表现为皮肤红斑,在临床中易误诊为鲜红斑痣(俗称“红胎记”),从而导致误诊,延误治疗。不当的激光治疗不仅疗效甚微,甚至会加剧动静脉畸形的病情发展,从而导致患处出血、溃疡等一系列并发症。因此,发展一种能够在皮肤红斑早期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的策略尤为迫切。作为一种简单、无创的影像学方法,皮肤镜检测技术能够在具有“皮肤红斑”表现的血管畸形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

据悉,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介入科作为本研究主要研究中心,共联合了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研究中心、浙江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烧伤整形科以及北京颐美佳中医院张云杰医生团队。作为中国地区唯一认证注册的脉管畸形多学科诊疗团队,范新东教授团队近年来致力于复杂脉管畸形及毛细血管畸形-动静脉畸形综合征的诊断及临床治疗,是全国最集中的毛细血管畸形-动静脉畸形综合征多学科诊疗团队,为共同应对复杂脉管畸形的关键疑难问题的解决做出新的努力,已成为该领域亚洲地区较具代表性的专业研究团队。

介入科基础科研博士后孙怡、介入科副主任医师苏立新为共同第一作者,介入科临床博士后蔡韧、介入科主任范新东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Dermoscopic features differentiating port wine stain,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 and capillary malformation-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 syndrome”(无创皮肤镜检测技术用于鲜红斑痣、动静脉畸形和毛细血管畸形-动静脉畸形综合征的鉴别诊断)

(基于皮肤镜检测的鲜红斑痣、动静脉畸形和毛细血管畸形-动静脉畸形综合征的分步诊断算法)

 

学院快讯

科研动态

  Cell子刊|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王慧/…
  《柳叶刀胃肠与肝病学》刊发附属瑞金医院…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公共卫…
  基础bat365官网登录贺兼理/王田实/程金科合作发表…
  Science Advances发表基础bat365官网登录徐天乐课…

菁菁校园

  基础bat365官网登录工会开展喜迎国庆主题系列活动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成功举办形态学作品…
  “神奇药物之旅”再启航——药物化学与生…
  公共卫生学院选派9为优秀本科生参加暑期…
  ​杏林新蕾阳光成长营心理适应能力讲座举行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东方卫视】陈吉宁走访看望“共和国勋章…
  【青年报】中共一大纪念馆今成红色的海洋…
  【人民日报】健康脱口秀《戏说外科史》成…
  【新华每日电讯·3版】王振义:我一生只完…
欢迎来到bat365官网登录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