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宛新建教授团队为104岁高龄患者完成高难度ERCP手术
2022-09-19 浏览( 来源:第六人民医院 
 撰稿:
 摄影:

近日,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宛新建教授团队成功为一名104岁高龄老人完成高难度ERCP(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手术,该手术的成功实施,标志着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镜下ERCP技术迈上了新台阶。

患者严奶奶今年已经104岁高龄,在今年8月出现全身皮肤及巩膜黄疸、尿黄现象,进食后出现反复呕吐,心急如焚的家属赶忙将严奶奶送到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就诊。经急诊医学科医生检查发现,患者肝功能明显异常(谷丙转氨酶113 U/L,谷草转氨酶146 U/L,γ-谷氨酰酶306 U/L,总胆红素171μmol/L,结合胆红素92μmol/L),并在腹部CT检查中发现胰头占位性病,考虑梗阻性黄疸、胰腺占位(胰腺癌可能大)。

严奶奶收治入院后,开始出现低热、嗜睡症状,在复查血指标后发现,患者严奶奶的指标提示(快速C反应蛋白31.88 mg/L,中性细胞绝对值8.2 X10^9/L,总胆红素182μmol/L,结合胆红素99μmol/L)有感染发生,并且黄疸在进行性加重。医生结合诊断,考虑梗阻性黄疸合并胆道感染可能大,病情十分凶险。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立即联系消化内科、普外科等相关科室进行会诊,考虑患者高龄且体质虚弱,普外科医生认为患者难以耐受手术。在告知家属病情后,患者家属也表示,“我们也了解过传统的外科手术,创口可能比较大,我奶奶年纪大了,还患有其他基础疾病,担心风险太高,希望能够进行微创治疗,让老人能够尽快康复。”

宛新建教授进行胆道支架植入术

经多学科团队商讨及患者家属同意后,决定为患者进行内镜下微创治疗,解除胆道梗阻。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宛新建教授带领团队骨干整体评估患者病情及预后,详细分析讨论后,决定采用ERCP技术放置胆道支架解除胆道梗阻的手术方案。全程配备充足医护人员及相关抢救设施于手术操作间,以便随时应对各种意外情况。在术前用药方面,团队考虑到患者高龄,在镇静剂等药物方面进行适度减量;为最大保证患者呼吸顺畅,患者采用非传统的仰卧位。

术中,在顺利插镜并暴露十二指肠乳头后,宛新建教授准确判断十二指肠乳头方向,一次性插管成功;在进入胆总管后,抽吸出黑色脓性胆汁,明确胆道感染;胆道造影过程中,显示胆总管中下段截断性狭窄,考虑胰腺癌压迫浸润,导致胆总管梗阻;放置胆道金属支架,引流出大量黑色脓性胆汁。符合术前预期,手术顺利完成。术后患者症状改善明显,状态稳定。

术后患者的有关指标迅速下降

术后第三天复查血,患者的各项指标迅速好转,其中主要指标总胆红素从术前182μmol/L降至76μmol/L,疗效显著,目前患者严奶奶已顺利出院,饮食已恢复正常,康复良好,定期门诊随访中。

 

学院快讯

科研动态

  Cell子刊|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王慧/…
  《柳叶刀胃肠与肝病学》刊发附属瑞金医院…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公共卫…
  基础bat365官网登录贺兼理/王田实/程金科合作发表…
  Science Advances发表基础bat365官网登录徐天乐课…

菁菁校园

  基础bat365官网登录工会开展喜迎国庆主题系列活动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成功举办形态学作品…
  “神奇药物之旅”再启航——药物化学与生…
  公共卫生学院选派9为优秀本科生参加暑期…
  ​杏林新蕾阳光成长营心理适应能力讲座举行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东方卫视】陈吉宁走访看望“共和国勋章…
  【青年报】中共一大纪念馆今成红色的海洋…
  【人民日报】健康脱口秀《戏说外科史》成…
  【新华每日电讯·3版】王振义:我一生只完…
欢迎来到bat365官网登录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