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陆颖理/王宁荐团队国际期刊发表临床论著
2023-09-20 浏览( 来源: 
 撰稿:俞越峰
 摄影:

9月19日,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内分泌科陆颖理/王宁荐团队在国际著名期刊《欧洲心脏杂志》(《European Heart Journal》)(IF 39.3)上发表了题为“不同年龄和遗传风险下的房颤危险因素谱研究”(“Acquired risk factors and incident atrial fibrillation according to age and genetic predisposition”)论著,揭示代谢因素控制在房颤一级预防体系中具有突出重要地位。

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病具有大幅增加死亡、中风、心衰等并发症风险,造成房颤的危险因素复杂多样,除超重肥胖、高血糖和高血压等代谢因素外,社会因素、生活方式和合并症都与房颤的发生发展有关。但各类危险因素在不同年龄和不同遗传背景下造成房颤的独立影响程度研究仍为空缺。

为此,陆颖理/王宁荐团队以欧洲心脏病学会在2020年发布的房颤指南为基础,最终择选37种危险因素,分析各年龄组(40-49岁、50-59岁和60-69岁)和各遗传风险组(低、中、高遗传风险)的23个危险因素(包括3个社会因素、7个健康行为、6个代谢因素、6个临床合并症和1项遗传风险评分)的新发房颤风险比和人群归因危险度。

该项前瞻性队列研究时间跨度长、涉及人群广泛,随访年限长达12年,纳入人群约41万。

研究发现,大多数代谢因素和临床合并症与年龄有显著的交互作用,即在更年轻的人群中危险因素与房颤相关性更强。在所有年龄组和遗传风险组中,归因于代谢因素始终占新发房颤病例数比例最高(各年龄组人群归因危险度:36.2%~38.9%; 各遗传风险组人群归因危险度:34.0%~41.9%),其次依顺序是临床合并症、健康行为和社会因素。其中高血压和超重肥胖是两个拥有最大人群归因危险度的可修饰因素。随着遗传风险降低,归因于代谢因素和临床合并症的人群归因危险度逐渐增加。

最终得出,控制代谢因素,尤其是高血压和超重肥胖,是不同年龄和遗传风险群体房颤预防策略的关键部分;通过控制代谢因素,在遗传风险低的人群里可以获得更大的成效,相比高遗传风险人群也能起到更多新发房颤的预防。

截止目前,该研究通过更全面的房颤危险因素分析研究,将有效推动内分泌代谢学科对于房颤防治的多学科合作,在为机体稳态代谢促进精准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房颤提供证据的同时,有效改善相关风险评估,为政府和行业决策提供专业研究支持。

附属九院内分泌科陆颖理教授为本文最终通讯作者,王宁荐副主任医师/研究员为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本研究获得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上海市卫健委和上海市申康重大临床研究项目的资助。

 

学院快讯

科研动态

  Cell子刊|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王慧/…
  《柳叶刀胃肠与肝病学》刊发附属瑞金医院…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公共卫…
  基础bat365官网登录贺兼理/王田实/程金科合作发表…
  Science Advances发表基础bat365官网登录徐天乐课…

菁菁校园

  基础bat365官网登录工会开展喜迎国庆主题系列活动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成功举办形态学作品…
  “神奇药物之旅”再启航——药物化学与生…
  公共卫生学院选派9为优秀本科生参加暑期…
  ​杏林新蕾阳光成长营心理适应能力讲座举行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东方卫视】陈吉宁走访看望“共和国勋章…
  【青年报】中共一大纪念馆今成红色的海洋…
  【人民日报】健康脱口秀《戏说外科史》成…
  【新华每日电讯·3版】王振义:我一生只完…
欢迎来到bat365官网登录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