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科医院成功开展国内首例高龄主动脉瓣置换术后瓣周漏患者介入治疗
2010-03-06 浏览( 来源:胸科医院 
 撰稿:应急情况处理
 摄影:

 

  附属上海市胸科医院心内科于今年2月在国内率先开展并成功为一名81岁高龄主动脉瓣置换术后瓣周漏患者实施介入治疗。该患者曾于8年前行主动脉瓣置换术,术后仍反复出现心功能不全症状,最近一个月来症状加剧,夜间呼吸困难,心脏彩超发现主动脉机械瓣瓣周漏并导致中度主动脉反流,左心腔扩大。

  患者年事已高,传统再次开胸置换人工瓣或者行瓣膜修补创伤大,手术风险高,故转至心内科予微创介入治疗。经过积极术前准备,由心内科潘欣副主任医师主术,在导管室局部麻醉下仅穿刺一侧股动脉,通过极细的传送导管将形状大小合适的封堵器材料准确送至瓣周漏部位,并在超声和心血管造影监测下释放封堵器,成功堵闭瓣周漏。术后复查心超示主动脉返流基本消失,且未影响机械瓣膜的正常启闭。一周后患者心功能不全症状明显改善,痊愈出院。

  瓣膜性心脏病在我国仍有较高的发病率,绝大部分瓣膜病至病情晚期都需要开胸手术进行瓣膜置换。随着外科换瓣手术例数增加,瓣周漏的病人也逐渐增多。一般认为,瓣周漏发生原因是手术损伤瓣环,尤其在老年合并瓣膜和瓣环钙化,导致瓣环和缝合环愈合不良。其次为炎症引起缝线撕裂,瓣周漏作为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病率约为2%至15%。由瓣周漏导致瓣膜反流明显时患者可以表现乏力、头晕、发热等,在相应的听诊区有特有的杂音。另外还有部分患者会出现溶血性贫血及心功能不全的表现。上述临床症状可以在手术后立即出现,也可能在手术后数年出现。

  介入治疗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创伤小、无手术疤痕、无需输血、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市胸科医院心内科成功封堵主动脉瓣机械瓣置换术后瓣周漏,提示着随着介入材料的发展和介入技术的提高,不开刀治疗瓣周漏是切实可行的,并将为大多数瓣周漏患者提供微创治疗的选择,同时也为心脏外科医生更好完成瓣膜手术保驾护航。

 

 

学院快讯

科研动态

  Cell子刊|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王慧/…
  《柳叶刀胃肠与肝病学》刊发附属瑞金医院…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公共卫…
  基础bat365官网登录贺兼理/王田实/程金科合作发表…
  Science Advances发表基础bat365官网登录徐天乐课…

菁菁校园

  基础bat365官网登录工会开展喜迎国庆主题系列活动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成功举办形态学作品…
  “神奇药物之旅”再启航——药物化学与生…
  公共卫生学院选派9为优秀本科生参加暑期…
  ​杏林新蕾阳光成长营心理适应能力讲座举行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东方卫视】陈吉宁走访看望“共和国勋章…
  【青年报】中共一大纪念馆今成红色的海洋…
  【人民日报】健康脱口秀《戏说外科史》成…
  【新华每日电讯·3版】王振义:我一生只完…
欢迎来到bat365官网登录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