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六院成功诊治隐匿性胰岛素瘤患者
2013-03-28 浏览( 来源:附属六院 文/顾海鹰 
 撰稿:宣传部测试
 摄影:

    日前,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普外科、内分泌代谢科、放射科、超声医学科和心内科多学科通力协作,专家团队联合攻关,成功诊疗了十余例“隐匿性胰岛素瘤”患者。

  据该院外科主任医师黄新余教授介绍,隐匿性胰岛素瘤是一种罕见的胰腺内分泌肿瘤,常规影像学检查难以定位,其发病率约为百万分之二左右,该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生,平均年龄为45岁,男女比例为1:1.5。大多数胰岛素瘤直径≤2.0 cm,其定位诊断——术前明确肿瘤的位置、大小和数目对保证手术成功具有重要意义。

    “隐匿性胰岛素瘤”患者主要表现为低血糖症状,包括饥饿感、心慌、出冷汗、四肢发麻,部分患者出现嗜睡,行为异常,意识障碍,严重者出现抽搐、昏迷甚至死亡。患者首诊往往选择内分泌代谢科。因此,该院内分泌代谢科与胰腺外科、放射科、超声医学科一起,建立了低血糖多学科协作组,开设了低血糖门诊,接诊各种原因导致的低血糖症状病人,开展了延长糖耐量+胰岛素释放试验、饥饿试验等。

  据了解,由于胰岛素瘤患者症状复杂多样,不同个体表现有不同差异,甚至同一病人不同时期亦有不同,临床上易误诊,有些病例误诊时间长达十多年,部分病人以癫痫,精神病治疗。遇到疑似“隐匿性胰岛素瘤”患者,这个多科协作的团队除了通过对患者进行“C肽测定、胰岛素抗体检测”之外,还采用胰腺B超造影、胰腺分段取血+动脉内钙刺激试验、胰腺血管造影、胰腺薄层动态增强CT等诊断技术,为十余位外院诊断不明、辗转而来的低血糖患者明确了肿瘤定位,并经手术切除胰岛素瘤而使该病得到彻底治愈。

  黄新余教授强调,虽然“胰岛素瘤”大多数是良性的且发病率不高,但是它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治疗的最佳方式是手术切除。黄新余教授带领的团队采用了目前国内为数不多的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手术创伤较小,更符合生理,患者在术中血糖就迅速恢复正常,使困扰病人数年之久的病魔彻底消除。 

 

 

 

学院快讯

科研动态

  Cell子刊|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王慧/…
  《柳叶刀胃肠与肝病学》刊发附属瑞金医院…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公共卫…
  基础bat365官网登录贺兼理/王田实/程金科合作发表…
  Science Advances发表基础bat365官网登录徐天乐课…

菁菁校园

  基础bat365官网登录工会开展喜迎国庆主题系列活动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成功举办形态学作品…
  “神奇药物之旅”再启航——药物化学与生…
  公共卫生学院选派9为优秀本科生参加暑期…
  ​杏林新蕾阳光成长营心理适应能力讲座举行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东方卫视】陈吉宁走访看望“共和国勋章…
  【青年报】中共一大纪念馆今成红色的海洋…
  【人民日报】健康脱口秀《戏说外科史》成…
  【新华每日电讯·3版】王振义:我一生只完…
欢迎来到bat365官网登录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