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molecules | 公共卫生学院张新宇团队发现胆红素被中性粒细胞降解的新产物
2022-11-14 浏览( 来源:公共卫生学院 
 撰稿:
 摄影:

胆红素是血红素降解终产物,是一种强生理抗氧剂,可显著降低多种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癌症的风险。胆红素可被活性氧氧化降解,产生多种产物,一些产物可能参与了某些疾病的进程。然而,胆红素氧化降解的生理机制目前尚未明晰。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张新宇团队联合上海交通大学-杭州未来科技城肿瘤免疫治疗联合研究中心侯尚伟团队及上海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汪午团队,在Biomolecules发表了一篇题为“A new product of bilirubin degradation by H2O2and its formation in activated neutrophils and in an inflammatory mouse model”的论文,发现胆红素被H2O2氧化降解产生血红素酸(hematinic acid)和另一种新产物,命名为BHP2。这两种产物可在与胆红素孵育的小鼠中性粒细胞中检测到,且浓度相当高,说明中性粒细胞可有效降解胆红素。使用H2O2特异性的荧光探针证明胆红素孵育的中性粒细胞内产生了高浓度H2O2,提示中性粒细胞对胆红素的降解可能是由H2O2介导的。

中性粒细胞是参与炎症反应的一种关键细胞,发生炎症时大量中性粒细胞向炎症部位聚集并激活,因此可以预计胆红素降解将会发生于炎症部位。为此,作者建立了一种皮下发炎并伴随出血的小鼠模型,发现发炎/出血部位皮肤中血红素酸和BHP2含量分别达到正常皮肤的6倍和36倍,验证了上述推测。

为研究降解产物的生理活性,作者使用线虫动物模型检测了两种产物的神经毒性,结果表明BHP2在100 nM时即显示了明显的神经毒性,而血红素酸则没有神经毒性。

胆红素是恒定存在于体内的一种内源性化合物,因此本文发现提示胆红素被中性粒细胞降解可能是一种普遍存在于炎症情况下的病理生理过程,降解产物因而有可能作为炎症标志物,也可能参与疾病进程。

上海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俞菲菲和上海交通大学-杭州未来科技城肿瘤免疫治疗联合研究中心袁尧博士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张新宇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杭州未来科技城肿瘤免疫治疗联合研究中心侯尚伟研究员和上海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汪午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本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学院快讯

科研动态

  Cell子刊|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王慧/…
  《柳叶刀胃肠与肝病学》刊发附属瑞金医院…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公共卫…
  基础bat365官网登录贺兼理/王田实/程金科合作发表…
  Science Advances发表基础bat365官网登录徐天乐课…

菁菁校园

  基础bat365官网登录工会开展喜迎国庆主题系列活动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成功举办形态学作品…
  “神奇药物之旅”再启航——药物化学与生…
  公共卫生学院选派9为优秀本科生参加暑期…
  ​杏林新蕾阳光成长营心理适应能力讲座举行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东方卫视】陈吉宁走访看望“共和国勋章…
  【青年报】中共一大纪念馆今成红色的海洋…
  【人民日报】健康脱口秀《戏说外科史》成…
  【新华每日电讯·3版】王振义:我一生只完…
欢迎来到bat365官网登录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