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仁济医院陈萦晅课题组对大肠癌潜在治疗靶点有新发现
2018-02-09 浏览( 来源:仁济医院 
 撰稿:袁蕙芸
 摄影:

  

  近日,bat365官网登录附属仁济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兼博士生导师陈萦晅、房静远课题组题为“Sirtuin5 contributes to colorectal carcinogenesis by enhancing glutaminolysis in a deglutarylation-dependent manner”的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影响因子12.12)。该研究发现,位于线粒体的sirtuin家族蛋白SIRT5通过促进大肠癌细胞的谷氨酰胺代谢在大肠癌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该研究丰富了大肠癌代谢调控的机制,并为SIRT5作为大肠癌潜在治疗靶点奠定理论和实验基础。本文通讯作者为陈萦晅教授,博士生王韵茜为第一作者。

  据陈萦晅介绍,代谢重编程是肿瘤的特征之一。肿瘤区别于正常细胞的代谢特征为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提供可能,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在肿瘤代谢的精准调控中起着重要作用。该研究中,实验人员发现,位于线粒体的sirtuin家族蛋白SIRT5通过促进大肠癌细胞的谷氨酰胺代谢在大肠癌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谷氨酰胺代谢酶LUD1参与介导了SIRT5的促肿瘤作用。SIRT5诱导的GLUD1赖氨酸残基的去戊二酰化明显上调其酶活性,并进一步促进谷氨酰胺回补三羧酸循环,提供肿瘤细胞快速分裂增殖所必需的前体物质。该研究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面上项目等多个基金项目的资助支持,

  仁济医院消化科对胃肠肿瘤的研究长达三十多年,由单一的肿瘤发生机制病原学研究及其干预预防,到表观遗传学机制探讨,再到信号通路研究,直至环境因素特别是肠道菌群影响结直肠癌发生和发展的研究。曾以通讯作者发表Cell、Lancet Oncol、Cancer Discovery等著名期刊论文,以第一完成人和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成为NSFC创新群体和教育部创新团队。

  陈萦晅在邱德凯教授和房静远教授的指导下从事结直肠癌发生表观遗传学研究近二十年,近5年致力于结直肠癌代谢这一国际肿瘤研究的热点领域进行研究,先后负责多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以独立通讯作者发表多篇影响因子超过5分的SCI论文,包括Nat Commun、Oncogene、 Carcinogenesis、Int J Cancer、Br J Cancer等主流期刊论文。标志着我院消化科结直肠肿瘤代谢相关研究进入新阶段。

 

 

学院快讯

科研动态

  Cell子刊|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王慧/…
  《柳叶刀胃肠与肝病学》刊发附属瑞金医院…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公共卫…
  基础bat365官网登录贺兼理/王田实/程金科合作发表…
  Science Advances发表基础bat365官网登录徐天乐课…

菁菁校园

  基础bat365官网登录工会开展喜迎国庆主题系列活动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成功举办形态学作品…
  “神奇药物之旅”再启航——药物化学与生…
  公共卫生学院选派9为优秀本科生参加暑期…
  ​杏林新蕾阳光成长营心理适应能力讲座举行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东方卫视】陈吉宁走访看望“共和国勋章…
  【青年报】中共一大纪念馆今成红色的海洋…
  【人民日报】健康脱口秀《戏说外科史》成…
  【新华每日电讯·3版】王振义:我一生只完…
欢迎来到bat365官网登录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