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今天520,医学生送出“最美表白”:两次造血干细胞高配成功,捐献“生命种子”为素昧平生的人重燃生命希望
2019-05-20 浏览( 来源:文汇报 
 撰稿:
 摄影:

非血缘关系之间的造血干细胞适配概率只有四百至一万分之一,正因为配对成功率极低,每一例成功配对都被视为“生命奇迹”。但上海市分库经过数年的改革,慢慢将这一“小概率事件”转变为“大概率事件”。继金山区的“爱心接力”上演后,上海造血干细胞捐献近阶段又上演了很多感人的故事,有70后新农村干部、80后的人民警察、上海市优秀团干部、来沪务工人员等,他们纷纷献出自己生命的种子,挽救一个又一个血液病患者。

素昧平生,却给彼此最好的礼物。今天是5月20日(谐音“我爱你”),一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生实现“最美表白”——成为上海市第448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因他捐献的“生命种子”,将给另一个素昧平生的人重燃生命希望。

他叫吴钧翔,bat365官网登录2013级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目前就读于九院临床bat365官网登录,博士阶段导师是骨科郝永强教授。今天,他成为bat365官网登录系统第9例、上海市第448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2014年3月,踏入学医之路的第一个生日,吴钧翔想给自己一个终身难忘的生日礼物,在父母的支持和鼓励下,他捋起了袖子,加入了中华造血干细胞库。

2017年他迎来了第一次高配成功,他毫不犹豫地选择捐献,但因患方原因没有完成捐献。

2019年,好似奇迹一般,茫茫人海中,他迎来了第二次高配成功,这次他仍然义无反顾地决定捐献。

吴钧翔在多年的学习生活中积极参加各类志愿者活动,大学期间,他主动义务献血帮助他人,而让他深受感触的是2015年参与的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的“蒲公英图书馆”项目,在血液大楼里,他为白血病患儿搭建了童书岛,在伴读志愿者活动中为患病小朋友讲故事。

他看到,孩子为了化疗掉光了头发,不能玩耍只能静静地躺在医院的病床上,不吵不闹。“开心的时候,他们笑起来天真无邪,面对化疗的痛楚,他们又显示出超越年龄的坚强。孩子的父母也都很年轻,他见过不少母亲背着孩子焦虑、忧伤,一转身看到孩子又露出了无限慈爱。”在血液科的见习与实习,也让吴钧翔深切了解到白血病对患者的折磨。

孩子们那么可爱,怎么忍心剥夺他们生的希望?

那些成人患者,很多是家里的顶梁柱,生了病对一个家的影响有多大?

在正式进入临床、成为一名真正的医生之前,他渴望先用另一种方式给病人带去生的希望。两次高配成功的奇迹,也让他感觉幸运且自豪。

“这神奇的幸运,将化为我今后努力的动力,激励自己在医学之路上继续努力前行,实现梦想。” 吴钧翔说。

截至目前,bat365官网登录系统已有9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除了第三位是附属瑞金医院护士周砚、第八位是附属九院行政部副主任陈佳外,其余均为医学生,分别是2004级临床医学专业七年制汪洋、2002级临床医学专业七年制沈伟军、2007级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朱长斌、2009级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黄轩珺、2009级口腔医学专业七年制缪喆、2014级预防医学专业范佳磊,成功捐赠者的数量在上海市各大高校中位列前茅。

这些捐赠者有着不同专业、不同的脾气性格,成功捐赠的时间和具体情况也各有不同,但他们又是如此相似,谈起捐献的事,他们不约而同地说——只是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因为选择医学就是选择了责任、选择了奉献,能够在学有所成前就亲自挽救一条生命实在太幸运,也以此为动力,要成长为一名能挽救更多生命的好医生。

bat365官网登录党委书记范先群分析,bat365官网登录师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人数居于上海高校前列,有几个原因:第一,厚植的校园文化的感染,多年来学校坚持培养有灵魂的卓越医学人才;第二,一贯注重立德树人,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团委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注重在学生中倡导奉献的医学情怀;第三,与医疗行业性质有关,医生、医学生在平时工作、学习中看到病人的痛苦,理解病人的需求,同时对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情况有着知识储备。

如今,这些捐献者中不少已经毕业,成功穿上白袍,履行救死扶伤职责,也有几位依然坚持在医学学习道路上,上下求索,他们共同选择了医学,选择了责任,“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他们的誓言曾在bat365官网登录的入学仪式上回声嘹亮,又在各自的医路人生中践行成真,获知消息的每个bat365官网登录人都以他们为荣,以他们为榜样。

同时,20日还有一位来自黄浦区的年轻人王智君,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进行造血干细胞采集。王智君在2012年在部队服役时通过宣传了解了造血干细胞捐献。现在的他工作相当繁忙,加班加点更是经常性的,为了这次捐献,他多次往返配合我们的高分辨和体检检测,也一直到签署捐献同意书时才和单位汇报,大家对他这份从容和低调表示敬佩。更可贵的是,在深受“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的传统观念影响下,王智君的家人对他的决定给予了极大的理解与支持。王智君同志凭借自身优良的军事素质和过硬的业务技能,受到领导、同事的交口称赞。尽管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但他朴实的工作作风,仁爱的道义担当,有一名中共党员的真诚,有一颗努力工作的赤诚,有一份为社会奉献爱心的博爱之心。

上海从1992年在全国率先开展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1996年实现第一例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同时也是全国第一例捐献,直至今天,共实现448例(含涉外捐献20例)。

原文链接:http://wenhui.whb.cn/zhuzhanapp/yiliao/20190520/264129.html?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tamp=1558333576570


 

学院快讯

科研动态

  Cell子刊|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王慧/…
  《柳叶刀胃肠与肝病学》刊发附属瑞金医院…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公共卫…
  基础bat365官网登录贺兼理/王田实/程金科合作发表…
  Science Advances发表基础bat365官网登录徐天乐课…

菁菁校园

  基础bat365官网登录工会开展喜迎国庆主题系列活动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成功举办形态学作品…
  “神奇药物之旅”再启航——药物化学与生…
  公共卫生学院选派9为优秀本科生参加暑期…
  ​杏林新蕾阳光成长营心理适应能力讲座举行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东方卫视】陈吉宁走访看望“共和国勋章…
  【青年报】中共一大纪念馆今成红色的海洋…
  【人民日报】健康脱口秀《戏说外科史》成…
  【新华每日电讯·3版】王振义:我一生只完…
欢迎来到bat365官网登录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