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众卫生报】我国头颈肿瘤病人致病新靶标被发现
2019-06-18 浏览( 来源: 
 撰稿:
 摄影:

本报讯(通讯员杨静)近日,上海bat365官网登录张健课题组通过大规模肿瘤病人外显子测序数据映射人类蛋白结构组,发展优化了AlloDriver方法,实现从临床样本中高通量且更加精准地识别驱动肿瘤发生的敏感靶标,并利用该方法发现了我国人群头颈部肿瘤(HNSC)的全新靶标PTPRK。该研究成果以“Allodriver:一种识别和分析肿瘤驱动靶标的新方法”为题在国际著名期刊《核酸研究》(影响因子11.561)上发表。bat365官网登录的博士生宋堃、实验师李倩和山西医科大学高伟教授为第一作者,bat365官网登录张健研究员为通讯作者。

如今,恶性肿瘤已成为威胁健康的第二大危险因素,每年约有960万人被它夺去生命。恶性肿瘤的发生具有较高的多样性,同一表型的肿瘤往往由不同基因突变所驱动。精准发现每位肿瘤病人发病的个体化致病基因及其对应蛋白,不仅可为肿瘤临床诊断提供依据,也为研发抗肿瘤创新药物提供来源于病人的原创靶标。

肿瘤的驱动基因是指该基因的突变可以在特定的微环境中诱导细胞肿瘤化,并对其生长起到促进作用的基因。从突变来识别肿瘤驱动基因,可以给临床治疗提供靶点。张健课题组在前期研究中发现,与肿瘤驱动相关的突变主要富集在蛋白的变构位点和正构位点,并建立了从临床突变直接识别肿瘤驱动蛋白的方法AlloDriver。在此基础上,研究人员进一步加入突变的结构性质和动力学特征对蛋白功能的影响,发展了第二代AlloDriver方法,通过肿瘤病人测序的外显子数据映射到已知的人类蛋白结构上,提取在人类蛋白变构位点和底物位点发生的突变,来评估突变对蛋白在肿瘤进展中的驱动作用,从而识别个体化的肿瘤驱动蛋白。

头颈部肿瘤是全球第六高发的癌症,每年有约60万病例被确诊,病人的5年生存率约为50%,且尚无靶向HNSC的特异性靶点。利用AlloDriver方法,张健等从HNSC病人的样本中发现了一个新的靶点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受体类型K(PTPRK),该蛋白通过位于变构位点的驱动突变L1143F发挥致瘤作用,并在多个细胞系中获得验证。该研究成果为HNSC的创新药物发现提供了全新的靶点。

 

学院快讯

科研动态

  Cell子刊|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王慧/…
  《柳叶刀胃肠与肝病学》刊发附属瑞金医院…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公共卫…
  基础bat365官网登录贺兼理/王田实/程金科合作发表…
  Science Advances发表基础bat365官网登录徐天乐课…

菁菁校园

  基础bat365官网登录工会开展喜迎国庆主题系列活动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成功举办形态学作品…
  “神奇药物之旅”再启航——药物化学与生…
  公共卫生学院选派9为优秀本科生参加暑期…
  ​杏林新蕾阳光成长营心理适应能力讲座举行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东方卫视】陈吉宁走访看望“共和国勋章…
  【青年报】中共一大纪念馆今成红色的海洋…
  【人民日报】健康脱口秀《戏说外科史》成…
  【新华每日电讯·3版】王振义:我一生只完…
欢迎来到bat365官网登录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