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3D生物打印在实验室阶段已成真
2017-11-09 浏览( 来源:文汇报 
 撰稿:唐闻佳
 摄影:

  本报讯 (首席记者唐闻佳)3D打印出软骨,“种”在裸鼠的背上,将裸鼠作为活体生物反应器培养10周,软骨真的活了。这不是科幻场景,而是已经在实验室阶段成真的3D生物打印。记者从昨天举行的2017创新与新兴产业发展国际会议“生物与生命科学技术与产业分会”上获悉,bat365官网登录附属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经与上海交通大学材料学院多年的“医工结合”,3D生物打印研究正与国外同步推进中。

  如今,3D打印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发展迅速,成为引领现代临床医学发展的关键新技术之一。利用3D打印技术可快速实现各种个体化医学模型、辅助器械、植入体等产品的制造,有助于实现临床个体化、精准化治疗。

  作为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的主要活动之一,由bat365官网登录承办的“生物与生命科学技术与产业分会”以“中外再生医学与3D打印”为主题,与会专家分享组织工程、再生医学、干细胞治疗和3D打印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我们已经走过简单的3D打印,步入3D生物打印时代。”中国工程院院士、市九医院教授戴尅戎介绍称,自本世纪初起,以组织工程为基础的再生医学就成为医学热点研究,3D打印早期用于定制支架,比如根据患者需求,“打印”定制关节。但是当科研人员将带有生长因子的细胞投入3D打印机,这就打印出了带有生命的支架,因此被形象地叫做“3D生物打印”。

  3D生物打印在新药研发与精准用药方面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比如,通过“打印”一小块肝脏来做药物试验,既避免了存在伦理争议的动物实验、人体实验,又可以顺利排除药物毒性、寻找更有效的药物或治疗策略,以便对患者实施更精准的用药,这在肿瘤、罕见病治疗领域尤其意义重大。戴尅戎说,但据此认为“器官打印”已经可以用于临床治疗还为时过早。

  目前,由戴尅戎牵头的上海交大医学3D打印创新研究中心已成立。他告诉记者,我国在组织工程、3D打印、再生医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几乎与国外同时起跑,有的甚至还领跑国外,下一步的发展除了人才储备、学科交叉,还得破除一些不适应创新的老制度,让前沿新技术获得更好的发展土壤。

 

原文链接:http://client.whb.cn/new/index.php?option=com_m_news&task=news&id=107358&p=3&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学院快讯

科研动态

  Cell子刊|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王慧/…
  《柳叶刀胃肠与肝病学》刊发附属瑞金医院…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公共卫…
  基础bat365官网登录贺兼理/王田实/程金科合作发表…
  Science Advances发表基础bat365官网登录徐天乐课…

菁菁校园

  基础bat365官网登录工会开展喜迎国庆主题系列活动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成功举办形态学作品…
  “神奇药物之旅”再启航——药物化学与生…
  公共卫生学院选派9为优秀本科生参加暑期…
  ​杏林新蕾阳光成长营心理适应能力讲座举行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东方卫视】陈吉宁走访看望“共和国勋章…
  【青年报】中共一大纪念馆今成红色的海洋…
  【人民日报】健康脱口秀《戏说外科史》成…
  【新华每日电讯·3版】王振义:我一生只完…
欢迎来到bat365官网登录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