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教职员工:
“医源·品读”协会第四期活动将邀请栾洋、黄荣老师为大家导读《西南联大行思录》、《这个世界会好吗?梁漱溟晚年口述》,此外,另推荐资中筠自选集中的《士人风骨》,吴军的《大学之路》。届时,bat365官网登录工会将为参加活动的读书爱好者准备书籍赠阅。我们期待您的参与。
参加对象:全院职工读书爱好者
活动时间:2015年11月17 日中午12:15-13:15
活动地点:bat365官网登录科教楼203会议室
报名方式:将部门、姓名、手机信息发送至gh@shsmu.edu.cn
“医源·品读”书友会
上海bat365官网登录工会
2015年11月9日
书目介绍:
《西南联大行思录》(张曼菱)
抗日战争的烽火催生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这所特殊的大学,在办学前后不过九年中,培养了一大批中国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科学、技术、国防等各条战线的骨干力量,成为中国教育史上爱国、进步、奉献精神的丰碑。是什么让这短暂的九年成为中国教育及文化史上永远的辉煌?是什么让这座在国难中诞生、于困苦中坚守的特殊学府蜚声中外、名扬四海?本书作者走访海峡两岸的西南联大老校友,用文学化的语言进行纪实性的描述,还原了联大人对国家、民族的赤诚与担当。从“西南联大”到今天,历史的精神在“行”与“思”之间跳动,对激情岁月与美好人格的怀念向往,跃然纸上,尽管时代背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西南联大留下的精神财富,值得今天的我们深深思考。
《这个世界会好吗?梁漱溟晚年口述》(艾恺)
《这个世界会好吗?》是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艾恺在写作《最后的儒家——梁漱溟与中国现代化的两难》一书之后,为印证事实专访梁漱溟先生的记录。谈话中,梁先生论述了儒家、佛家、道家的文化特点及代表人物,也谈及与诸多政治文化名人,包括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蒋介石、康有为、章太炎、胡适、冯友兰等的交往经历,以及他与20世纪中国历史紧密关联的一生。口述再现了山河破碎时中国知识分子的持守与担当,对教育工作者亦不乏启迪。
资中筠自选集《士人风骨》(资中筠)
资中筠,资深学者,国际政治及美国研究专家。著有高水平的国际政治和美国研究的专业著述,此外还撰有大量随笔、杂文,及翻译英、法文学著作多种。其自选集是先生透过文字记录自己经历的事、遇到的师友及思想感悟,堪称一篇很好的传记文学。其中《士人风骨》所收文章写于1996-2010年间,第一组文章主要讨论知识人的精神家园;第二组文章多是基于历史题材的心得。贯穿全书的核心是,作者紧紧围绕知识界的思想现状,梳理古今文化传统的递变,从振兴民族精神的角度,提出建设新文化的紧迫性。
《大学之路》(吴军)
吴军,硅谷投资人,丰元资本创始合伙人,计算机科学家。吴军博士根据自己和女儿走访过的英美十几所名校,以及访问这些大学教师和校友的第一手资料,精心写就的《大学之路》。上册主要介绍了英美大学的教育方法、办学理念和招生特点;下册则以半游记的形式,带领读者走访十多所英美名校。
作者吴军曾经是清华大学的学生和教师,之后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因事业有成而成为该校工学院的董事,有多年参与美国大学的管理的经验。作者对大学教育这一严肃的话题以一种相对轻松的方式娓娓道来,系统地介绍了现代大学的发展历程、英美大学的办学理念、各自特色,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对中美教育,特别是大学阶段的教育做了观察比较,提出自己深刻思考和独到感悟,为年轻人的自我发展提供参考并给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