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 全球健康学院和上海市动物疫控中心合作揭示宠物犬猫中耐药大肠埃希菌的流行特征及全球传播风险
2025-05-12 浏览( 来源:全球健康学院 
 撰稿:
 摄影:

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AMR)是全球公共卫生的重大挑战,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约500万人因耐药感染而死亡。在“全健康”(One Health)理念下,人类、动物与环境健康密切关联,宠物作为人类最密切的伴侣之一,其健康状况直接影响人类和环境安全。伴侣动物数量迅速增长,尤其是在上海等大都市,宠物犬猫已超过200万只,庞大的宠物群体使城市在疫病防控和社会治理方面面临严峻考验。

为探明宠物在AMR传播中的作用,bat365官网登录国家热带病研究中心全球健康学院与上海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合作,首次在上海开展大规模宠物犬猫耐药菌监测。研究团队从上海市11家宠物医院共收集730份犬猫肛拭子样本,成功分离出244株对关键抗菌药物耐药的大肠埃希菌(CIA-EC),检出率高且部分菌株呈现严重的多重耐药特征。针对这些分离株,研究从分子流行病学角度进行了全面分析,取得了以下关键发现和创新点:

首次系统揭示上海宠物犬猫群体中CIA-EC的流行特点。采样分析显示,上海市宠物犬猫体内普遍存在CIA-EC。部分菌株表现出多重耐药特征,反映出宠物携带耐药细菌(ARBs)的现象不容忽视。本研究阐述了宠物源CIA-EC的流行病学特征,包括检出率、毒力和耐药谱等,为了解城市伴侣动物AMR现状提供了数据来源。

进一步的基因组测序分析证实犬猫成为高风险耐药基因(ARGs)的储存库。这些宠物来源的CIA-EC携带多种高风险ARGs,尤其是超广谱β内酰胺酶和碳青霉烯酶基因,赋予其对临床上关键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构成重大公共卫生风险。

研究还发现blaNDM-5阳性IncX3型质粒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和跨物种传播能力,即使在无抗菌药物选择压力的环境下仍可长期稳定存在。这种质粒此前已在全球多个国家的人和动物源细菌中检出,其在宠物群体中的广泛存在增加了跨界面跨地域传播风险,成为全球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隐患。

研究成果强调了宠物作为AMR储存库和传播源的重要性,只有将伴侣动物纳入AMR监测框架,才能全面掌握AMR在社会生态系统中的传播动态,为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从政策层面推进“宠物友好”与“健康城市”建设的有机结合。

全球健康学院硕士研究生陈祎雯与实验师李敏、上海市动物疫控中心孙冰清与夏炉明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全球健康学院朱泳璋副教授、郭晓奎教授和上海市动物疫控中心黄士新主任为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本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No.2024YFE01990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32170141)等基金的支持。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科研动态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 全球…
  Environ Int & Urban Clim | 公共卫生学…
  Hypertension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李晓光…
  EHP | 汪一心研究员联合国际团队发现职业…
  Lancet Digital Health | 临床研究中心冯…

菁菁校园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中国青年报·5版】全国首个AI解剖课怎么…
  【Shanghai Daily】AI Being Integrated …
  【光明日报】上海交大启动全国首个医工交…
欢迎来到bat365官网登录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